.06.21星期一
五月十二
辛丑年牛
甲午月庚子日
夏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作“夏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6月21日11时32分
迎来“夏至”节气
此时节,蛙声阵阵,蝉鸣声声,
稻花如白练,荷花别样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
夏至,五月中。
《韵会》曰:
“夏,假也,至,极也,
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
昼最长的一天,
接近极地处是白夜,
因此也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
“夏至”是盛夏的起点。
从“夏至”起,经过三个“庚日”,
便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
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
夏至物候
古代,人们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图片1|胡俊雅
图片2|PENGHAO
鹿角解丨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蝉始鸣丨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半夏生丨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图片|ertong
夏至习俗
求雨止雨,皆为庄稼丰收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在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史记·封禅书》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这个祭祀仪式至今有遗存。在夏至节,浙江金华地区有祭田公、田婆之俗,即祭土地神,祈求农业丰收。
北方多旱,夏至期间流行求雨,祈求风调雨顺。
不过,要是雨水过多,人们又利用巫术止雨。如民间剪纸中的扫天婆就是止雨巫术。有些地方把本来是巫术替身的扫晴娘也奉为止雨求晴之神。
吃面吃瓜,消暑还靠冰镇
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各地夏至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图片|旧食摄
按照老北京风俗习惯,每年夏至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清人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此日京师家家食冷淘面,即“过水面”。
图片|西瓜摄
夏至这天,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还要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孩童体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时节是瓜季,人们坐在瓜棚下乘凉,品尝西瓜。西瓜、苦瓜都是清热消暑食品。烈日炎炎,比水更解暑的是冰。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冰鉴
周代已有掌冰的官吏和冰窖设备,冬季储冰,夏季取用。唐代张仲素《杂曲歌辞·宫中乐》:“江果瑶池实,金盘露井冰。甘泉将避暑,台殿晓光凝。”可以看出宫廷中食用冰镇果实消暑的情形。
夏至养生
忌夜食生冷: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黏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忌空腹饮茶: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夜卧贪凉: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夏至诗词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
宋·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宋·杨万里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图/央视新闻
今日夏至
长夏,愿长安!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