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诡异杭州26岁健康小伙却接连遭遇两次脑
TUhjnbcbe - 2023/7/13 21:47:00

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

一说到脑卒中(俗称脑梗死、脑中风),大多人会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病”,且往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危险因素。

可最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了一个年轻的小伙,才26岁的他接连遭遇了两次脑卒中……

年轻小伙遭遇脑梗送医抢救

小刘今年26岁,大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留杭,在一家心仪的企业上班。

他的工作非常繁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小刘凭着踏实肯干、业务熟练,几年下来就得到了公司的重任。

买房买车、在美丽的城市成家立业,他为此满怀信心,无限憧憬。

网络图,图文无关

然而,3个多月前的一天早上,起床后的小刘突然感觉自己左侧面部有轻微的麻木感,对着镜子看到自己嘴巴有点歪。

小刘想,自己平时身体很好,又没有任何“三高”等疾病史,因此压根没觉得自己有遭遇恶疾的可能,自认为因过度劳累而得了年轻人常见的“周围性面瘫”。

那段时间,公司业务又非常繁忙,医院就诊,去药店买了点治疗面瘫的药吃,两三个星期后这些症状确实也慢慢消失了。

然而在不久的前一天,正在上班的小刘在一阵剧烈的咳嗽后,突然右侧手脚不能活动、讲话口齿含糊……

同事见状,忙拨打,并送其至医院急救中心。

医院脑卒中中心急救团队接诊后,第一时间在专科查体及头颅CT等检查作出评估,明确小刘是得了“脑梗死”而且病情比较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很有可能将终生卧床。

专家们抽丝剥茧楸出背后神秘凶手

“我们分析认为,3个月前小刘发生的那一次面部麻木和口角歪斜其实就是一次脑梗死,只不过影响的范围比较小而已。

3个月内发生两次脑梗,若发病原因没查清楚,这次救过来,患者很可能再次发生脑梗死。”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李盈枝事后介绍说。

事不宜迟,在排除了禁忌征后,脑卒中中心的接诊医师在30分钟之内给小刘进行了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所幸,因及时送来抢救,经过溶栓药物,小刘恢复得非常快,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行走了。

“虽说小刘恢复得很不错,但我们没丝毫松懈,毕竟一个26岁且平时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为何两次发生脑梗死呢?”李盈枝思考着。

因此,在小刘住院期间,神经内科医生们决心追根溯源,揪出背后神秘“凶手”。

医生为小刘安排了一系列检查,首先排除了大动脉本身的狭窄、排除了血管发育畸形,接着又排除了心房颤动等常见的病因,

终于在右心声学造影时明确了小刘存在心脏卵圆孔未闭。而这正是年轻的小刘反复发生脑梗死的“罪魁祸首”。

网络图

最终,小刘在该院多学科联合的诊治下,由心血管内科专家为小刘修补好了心脏上的这个“漏洞”,将再次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来医院探望的同事们得知小刘患病来龙去脉,打趣道:“平时看你有时一根筋,有点缺心眼,想不到心脏还真是有一个洞眼啊!”

不明原因头痛反复

脑血栓、短暂性脑缺血

别掉以轻心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耿昱教授提醒,当发生反复不明原因的偏头痛、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又缺乏易患因素(高血压等),要警惕,医院进行正确的干预。

耿昱教授介绍,卵圆孔是心脏左右之间间隔膜上中间位置的一个孔,是胚胎时期的一个生理性通道。

网络图

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肺部没有开放,所需的氧气都来自于妈妈的肺部。这时候宝宝的静脉血不能通过肺部,便是通过卵圆孔直接从右侧心脏进入左侧心脏,进而供应大脑、肾脏等全身各器官。

出生后,肺部开放,静脉血大量通过肺部,心脏压力减低,大部分宝宝的卵圆孔会立即融合,部分宝宝在1岁内缓慢融合,若是3岁还没有融合则为卵圆孔未闭。

在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

耿昱教授在专家门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减压病等密切相关,风险为正常人高不少。

我们每年都有接诊卵圆孔未闭致脑梗死的病例。”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内卵圆孔处于左向右分流,只有当咳嗽、大笑、打喷嚏、深呼吸等情况下,才会发生卵圆孔右向左分流。

若此时静脉系统有血栓或心腔内有原位栓子,就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进而导致体循环栓塞,即出现‘反常栓塞’。

像小刘,就是连续的咳嗽导致胸腔内压力增大,使得这些反常血栓堵住了脑血管,出现了脑梗死。”

网络图

耿昱表示,发生过血栓事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再发的危险性很高。心脏介入手术封闭开放的卵圆孔,能有效降低患者反复脑梗的发生率。

对于年轻人不明原因的脑梗塞,建议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来诊断,发现脑梗塞存在卵圆孔未闭,则应考虑行心脏介入封堵治疗。

来源:青年时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诡异杭州26岁健康小伙却接连遭遇两次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