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获得了科学精神,就好像爬到了更高的楼层,看见了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美丽与丑陋并存。科学精神不一定让人更幸福快乐,只是一旦获得,谁也不想再失去它!
汪诘科学的就一定是好的?科学就是真理?那些关于“科学”的最有名的误解,你知道几个?
我的人生“破晓”时刻
25岁那年,我不幸得了一次面瘫。
痛苦之余,没想到,这竟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
医院没有特效药,我跟大多数面瘫患者一样,四处求医。当时,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神医”,每个人都宣称可以“包治”。在这之后的五个月中,我花费了数万元寻求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但每一个“神医”都没有治好我。
就在我绝望地放弃所有治疗的一周后,我的面瘫好了。
这是我个人的“破晓”时刻!
随后,因为好奇,我主动学习了更多医学常识,知道了什么是“自限性疾病”。原来,绝大多数面瘫患者都可以在2个月内自愈(无论是否治疗)。因此,神医才有底气“包治”。但我恰恰是极少数的、需要6个月才自愈的人。
“极少数”的不幸,让所有的“神医”在我面前就现了原形。
年的误解
多年前,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首次把科学称为“赛先生”,从此“赛先生”这个词开始被人们熟知。
多年过去了,我们对赛先生依然存在许多误解,例如:
·科学发现、科学定理、科学定律乃至科学结论就是真理
·科学家就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工作
·“科学的”就一定是好的
·“不科学的”就是不好的
·过度崇拜科学也是一种迷信
·迷信科学也是一种宗教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当科学家费尽千辛万苦爬上山顶的时候,佛学家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这些误解广泛地存在着。吊诡的是,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科学的就一定是好的”“科学就是真理”,导致另一些人认为“过度崇拜科学是一种迷信,迷信科学也是宗教”。但它们其实都是对科学的误解。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呢?
科学的现代含义差不多是在十七世纪,也就是牛顿时代,才慢慢稳定下来。但直到今天,对科学这个词并没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定义。这真是一件挺令人惊讶的事。其实,并不是因为人们对“什么是科学”存在根本性的争议(有些小争议),真正的原因是科学这个概念太庞大、太复杂,基本上很难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定义什么是科学。
我对科学的理解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概括:
一、科学首先是一种知识体系。
二、科学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三、科学是目前为止人类掌握的发现自然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最可靠路径。
进一步理解这三句话的具体含义,我觉得又可以从科学的目的和方法这两点切入。
不关心是否有用,也不保证技术进步
所有科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发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规律就是确定的因果关系。规律只需要用一行数学公式或者几句简单的文字就可以描述。
因此,科学最原始的目的并不关心一个科学发现到底有什么用。推动技术进步只是科学发现自然而然的附属品。有些科学发现可以推动技术的巨大进步,而有些科学发现从诞生至今甚至在可见的将来,我们也不晓得它会有什么具体的应用。
科学界对一个科学发现的评价高低,并不主要看它有没有什么用。对技术进步有用当然是最好的,即便没用,只要揭示了深层次的自然规律,足以满足人类的好奇心,就值得极高的赞誉。比如,我国科学家年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年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家年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等等,就属于这一类发现。
科学求真不是寻求真理
从大框架来看,科学方法只有两种:公理演绎和系统实验。除此之外的所有方法,不过都是这两种方法的扩展和延伸。
这是爱因斯坦在年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提出的观点,原话是这样:“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以欧几里得为代表的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发现,通过系统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
求真并不是“寻求真理”,恰恰相反,科学并不关心真理。任何一个科学理论都不是对宇宙真理的描述,它们只是一个数学模型,用来解释已经观测到的自然现象,并预测未来可能观测到的自然现象。但任何理论模型其实都受限于人类的观测能力,我们不敢保证在现有人类的观测能力还没达到的地方,这个理论是否还能精确地描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以及任何现有的科学理论,都有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它们都不是真理。
“求真”指的是“寻求真相”。所谓“真相”有两个含义:
一、有证据支撑的观测事实;
二、科学共同体对一个科学问题的当下最新理解。
基于上面这些个人浅见,我对前文提到的那些“误解”有以下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科学的”这个词应当被看成中性的名词。“科学的方法”其实就好像说“中国人的方法”一样,是一个非常客观的中性描述,而不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把“科学的”理解成褒义词,表示“好的”或者“正确的”。
当我说“通过阴阳五行原理得出的结论并不是一个科学的结论”时,很多人会愤怒。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中,“科学的方法”表示“正确的、好的方法”。但我真实想表达的意思其实是,科学的方法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研究方法,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公理演绎和系统实验这两种方法,人类能够熟练地掌握科学的方法只有不到年的时间。
二、科学在逻辑上不可能被崇拜和迷信。比如,科学精神有一条基本原则,即质疑一切没有证据的结论。迷信就是无条件地相信,而科学精神恰恰就是反对“无条件的相信”,反对迷信。
那么反对科学呢?反对“反对迷信”,按照负负得正的运算法则,不就成了支持迷信了吗?
再比如,科学研究非常重视证据。谁主张,谁举证。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同寻常的证据。有些人把“科学家说过的话”当作是科学,这当然是错误的。
三、科学只能解决科学问题,即那些“可以定性、定量、被验证真伪的问题”。神学恰恰相反,解决的都是“非科学问题”。神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给出的答案都不可证伪。科学探索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而神学家则是直接出生在自己定义的山顶上。科学家和神学家面对的根本就不是同一座山,没有可比性。
一个人获得了科学精神,就好像爬到了更高的楼层,看见了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美丽与丑陋并存。科学精神不一定让人更幸福快乐,只是一旦获得,谁也不想再失去它!
听上去很矛盾,但这曾同时发生在我身上。
你没看错,作为一名职业科普作家,我的科学思维是25岁那年面瘫时求医经历启蒙的。
(作者汪诘,系职业科普作家,著有《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