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窥径——经络之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止于足第2趾外侧端。从头到脚走行(见图2-11)。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胃经的穴位有45个,而且临床都比较常用。
图2-11足阳明胃经脉循行示意图
1.承泣(ST1)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见图2-12)。
①目疾;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由于眼眶内空间大,组织疏松,血管密布,所以容易出血,而且出血后往往容易往眼球内部渗透,出现“熊猫眼”,出针时最好按压3~5min,以防出血。这种进针方法和出针处理适用于所有眶内穴位,如睛明穴和球后穴。承泣穴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所以我们治疗不同的疾病,针刺的深浅也不同,像面肌痉挛,针刺最浅,仅仅刺在皮下肌肉浅层;口眼歪斜刺在眼轮匝肌上,比前者稍深;眼肌麻痹、近视眼,就更深一些;如果是视神经、视网膜病变,则更深,要将近1.5寸。出血主要集中在后两种情况。针刺承泣穴时一定要问清楚,患者是不是正在服用抗凝药或者本身凝血功能有问题。有一次我也是麻痹大意,光问了是不是吃抗凝药或者活血化瘀药了,没想到患者本事是个凝血功能有问题的,结果拔针后出血明显,血肿一个月后才逐渐下去,给我深刻教训。但是一些眼科疾病,往往会用扩血管药和活血药,所以针刺承泣时一定和患者沟通好,告知针后很容易出血,一定要按压好,出血也不要怕,大部分就是会形成“熊猫眼”,一两周就好了,不会影响视力。
2.四白(ST2)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见图2-12)。
①目疾;②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③头痛,眩晕。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不可过度提插捻转。四白穴就在眶下孔处,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眶下神经。不过眶下孔不是那么容易刺中的,也没有必要正好扎进去,不然容易损伤神经。我主要用它来治疗眼疾。我们中学生时代天天做的眼保健操就有一节“揉按四白穴”,可以用食指摸到一个凹陷,按上去有酸胀感觉。大家看电脑手机时间长了,可以按摩按摩此穴,缓解用眼疲劳。
3.地仓(ST4)
口角旁约0.4寸,上直对瞳孔(见图2-12)。
①口角歪斜,流涎。②三叉神经痛。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穴透刺。地仓穴在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所以它是治疗面瘫口眼歪斜的常用穴。有时候不明原因的口角流涎也可以用这个穴位。
图2-12
4.颊车(ST6)
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见图2-12)。
①齿痛,牙关不利,颊肿;②口角歪斜。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l寸。颊车在下颌角前方,位于咬肌上,布有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地仓透颊车是自古以来经典的治疗面瘫的方法,但是我们知道颊车位于咬肌上,也就是我们说的牙关紧闭时最隆起最硬的地方,咬肌不是表情肌,属于咀嚼肌,而面瘫主要是表情肌无力,并不影响咀嚼肌,所以从现代解剖学的角度看,针刺颊车没有道理。其实我们深究起来发现,我们一般都是地仓透颊车,而不是颊车透地仓,实际上针刺的依然只是地仓穴,只是朝着颊车方向刺而已。我用颊车大多是牙痛和下颌关节紊乱。牙痛时往往颊车处有压痛点,而下颌关节紊乱大多是咀嚼肌出问题了。
5.下关(ST7)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见图2-12)。
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②口眼歪斜;③耳聋,耳鸣,聤耳。
直刺0.5~l寸。留针时不可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下关穴和颊车一样,我都是用于治疗下颌关节紊乱和牙痛,对于口眼歪斜几乎不会选这个穴位,而耳聋耳鸣一般选听宫、听会就没法再选下关,因为下关要求闭口取穴,而听宫、听会要求张口取穴。这两个穴位对耳聋耳鸣效果要更好一些。所以下关大多时候用于下颌关节紊乱。下颌关节紊乱是很常见的疾病,大多是受凉或者咬硬东西引起关节疼痛、炎症,出现微小错缝,导致张嘴疼痛、有弹响感。可以口服芬必得等药物消炎止痛。但是往往关节吻合不好,疼痛减轻但是依然有弹响,嘴张大困难。我自己就得过这种疾病,那还是上大学的时候,有一年冬天,可能是被风吹着了,又吃了硬东西,结果就张不开嘴了,一张大就痛。张嘴时看着下颌有点偏,当时没有经验,还以为是面瘫了,去医院看了下就说是下颌关节炎,养了好长时间,又找一个教推拿的老师给按了好几回,吃了芬必得,慢慢好了。如果现在让我治疗,我就会选择针灸。针刺下关、上关等穴位,主要目的就是松解下颌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还能迅速止痛消炎。
6.梁门(ST21)
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见图2-13)。
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直刺0.8~1.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梁门是常用于胃肠道疾病的穴位,因为右侧梁门深部就在肝下缘、胃幽门部。所以针刺不要太深了,尤其是肝脾肿大的患者,最好不要选择此穴。
图2-13
7.天枢(ST25)大肠募穴
脐中旁开2寸(见图2-13)。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
直刺l~1.5寸。天枢是大肠经的募穴,所以天枢治疗便秘、腹泻疗效很好。穴位的神奇从天枢可以略见一斑,便秘用它、腹泻也用它,所以说穴位经络在于“调节”两个字,能补虚也能够泄实,能够祛寒也能清热。关键在于如何用它,用补法还是用泻法。如果分不清虚实寒热,还可以用平补平泻,同样有疗效。所以针灸通常情况下比药物来说更加安全,只是易学而难精。记得我还是大四实习的时候,我们实习病房的卫生员拉肚子,好几天没有好,又输了两天液还是不行,后来我给她扎了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当天就好了。其实当时我使用针灸治病还时间不长,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无关乎我的医术高明,只能说是经络穴位的神奇。
8.水道(ST28)
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见图2-13)。
①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②痛经,不孕。
直刺l~1.5寸。水道这个穴位我也很喜欢使用。主要用于尿潴留,这样的病人我可能会诊过成百上千例,盆腔手术后最容易出现,可以和任脉的中极穴配合使用。在这里要提出的是水道穴的扎法,我一般是斜刺,针尖向着尿道方向,最好能够出现针感向下传导到尿道。当住院医师的时候,我们病区对面是妇产科,妇产科的尿潴留病人是最多的,尤其是妇科肿瘤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大多会出现尿潴留,经常请我们会诊,有的很快就好了,有的治疗起来可就很困难,甚至要好几个月。值得一提的是水道其实不仅治疗小便困难,还治疗男科的阳痿早泄,针刺方法和尿潴留方法一样,针感要求一定要到尿道。我用水道、关元、八髎、肾俞为主穴还治疗过几个特殊病例:不射精和逆行射精,都取得不错疗效。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