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绍兴柯桥为一句临终嘱托,他坚持义诊30年
TUhjnbcbe - 2025/5/10 1:22:00

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鲁镇社区鉴水人家小区门口的老年活动室,是85岁的陈月辉最新的“诊室”——两张小桌子拼成了就诊台,桌上摆放着听诊器、血压仪、病历本等。

别看“诊室”简陋,但前来就诊的病人却络绎不绝。说起陈医生,附近几个社区的居民都不陌生。

陈月辉医院退休后,仍有不少病人从全国各地慕名来找他看病。于是,他把家里的客厅当诊室,还定下规矩:来者不拒,分文不取。30余年来,他接连在客厅、社区健康小屋、老年活动室设立“诊室”,义务为居民坐诊看病,雷打不动,成了邻里的免费“家庭医生”。

近日,陈月辉被评为年度第二季度浙江好人、绍兴好人。

陈月辉(右)正在义诊。林佳萍摄

他在哪里哪里就是诊室

为老人沈水芝测完血压后,陈月辉又翻了翻病历记录本,说:“上两周血压都正常,但今天有些偏高啊,跟我说说,还有哪里不舒服?”

陈月辉每周的周二、周四、周六都会在鉴水人家小区老年活动室里,为社区的老年人义务看病。8月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的周围簇拥着一圈从附近社区赶来问诊的居民。透过人群的缝隙,见到人群中央的白色大褂里有一个瘦弱且有些佝偻的身影,一头白发,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老人手中的病历记录本有几百页,里面记录着每一位病患的就诊情况,字迹工整、描述仔细。

在此之前,社区的健康小屋、家里的客厅,都曾是他义诊的地方。他在哪里,哪里就是诊室。

年9月,退休后的陈月辉住在柯岩街道高尔夫社区。当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开一个健康小屋,希望能有一位退休医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陈月辉主动报名,从此每周三、周四上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坐诊。

“很多药店都看中陈医生的医术,争相请他去坐诊,但他却选择到社区为居民义诊。”当时高尔夫社区的负责人林玲对陈月辉敬佩有加。

每当坐诊的日子到来,陈月辉总是早早地从所在的星月湾小区出发,坐上路公交车,提前半小时赶到那个15平方米大的健康小屋。有时家里有事,陈月辉也会早早安排好,每周两次的义诊这些年来他从来没迟到过。有一次,几个朋友表示要来看望陈月辉,刚好遇上他去社区义诊的时间,他马上和朋友说这个时间他没空;儿子女儿要带他去扫墓、看亲戚,他都会主动调整这些事项的时间,坚持按照预约的义诊时间去坐诊。“社区健康小屋上面时间都写清楚的,很多居民都知道,我不去就是说话不算数,我不是这样的人。”陈月辉说。

年,陈月辉的住所搬到了鉴水人家小区,于是,小区门口的老年活动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健康小屋。

父亲临终前的一句嘱托

陈月辉出生于中医世家,父亲、爷爷都是医生。他退休医院和当时的管墅乡卫生院工作,并担任过管墅乡卫生院院长,陈家的医术在当地颇有名气。

今年81岁的王桂枝是陈月辉的老邻居,17岁便与陈家相识。在她的记忆中,总有各地赶来求诊的病人,渐渐地,陈家的客厅变成了临时诊室。

陈月辉的父亲临终前曾嘱咐他:“做好事、善事就是你最好的安身之本。”正是因为这句嘱托,从乡卫生院退休后,他决定在家里办个家庭门诊,并不收取分文。

他将客厅腾了出来,摆上桌椅,装上帘子,进门处还放了消毒液、口罩,以及为求诊者准备的拖鞋。他有个习惯,每看完一个病人都会在本子上对病人病情进行详细记录,并在每一本记录册封面上编上序号。眼下,这些厚厚的记录本已经放满了客厅的柜子。

虽然有几十年的治病经验,陈月辉平时却十分谨慎,自信但不自负,如果他三次接诊下来,病人仍然没有明显好转,他会坚决要求病人转诊。

从最初居住的小平房,到如今居住的小区,陈月辉都将客厅变成了自己的诊室,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着,方便病患随时联系他。“党员哪儿有退休的时候。”拥有60多年党龄的陈月辉说。

几年前,附近小区一位刚生完孩子的苏女士因为面瘫找到陈月辉。“一般要治疗的话得用大量激素。”苏女士很着急,“可我现在要喂奶,用激素对小宝宝不好。”为此,陈月辉基本一夜没睡,拿出各种药方,调配了好多回,终于开出了适合苏女士的中药方子。

为了方便与病患交流,年过八旬的陈月辉硬是学会了使用

1
查看完整版本: 绍兴柯桥为一句临终嘱托,他坚持义诊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