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阳明经上的长寿穴
TUhjnbcbe - 2025/3/11 17:59:00
北京最佳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脉是能用来决断生死、治疗百病、调理虚实的,不可以不通晓。

经脉有三大作用,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不可不通晓,另一种是不可不通畅,也就是经络的气血一定要通畅。这个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如果“经络”不通了,那人就会得病了,严重者病就治不好了,死了。那如果通了之后呢,它就能治好病,人也就有活力了。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大肠经发生异常变动、感受外邪所发生的病症有牙齿疼痛,颈部肿……眼睛发黄,口干,鼻塞或流鼻血,咽喉部肿痛,肩前和上臂痛,食指疼痛不灵活。

如果大肠经气盛有余,经脉经过的地方就会发热、肿大;

如果大肠经气虚,便会恶寒战栗,不能回暖。

大肠经有一个穴位叫合谷穴,在虎口的位置。《四总穴歌》中说“面口合谷收”,意思是脸口的病症都可以通过合谷穴来取穴扎针,比如牙齿疼、面瘫、面部痉挛等等。平时经常按摩它也是有好处的。

足阳明胃经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免,下入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阳明胃经,起始于鼻旁,交会于鼻梁。这条经脉的运行路线非常复杂,简单地说,从鼻梁两侧往上行进入眼睛内,再向下经过嘴唇两侧,继续往下到人迎穴(我们前面说过的人迎脉的位置,也就是喉咙两旁),继续往下到了缺盆,深入到体腔内,下行经过膈肌连接到胃,所以就叫胃经。另外还有一个分支从缺盆出来,到体表,沿着乳房中间往下行,往下绕肚脐的两旁,在肚脐的两边往下行到了腹股沟。再沿着大腿的外侧前缘继续往下行,到小腿外侧前缘,一直到脚中指的外侧端。它的分支很多,线路非常复杂。

“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骭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埚唇胗,颈仲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胃经发生异常变动而发生的病症有怕冷发抖,频繁伸腰呵欠,额部发黑,病发时,讨厌人和火,听到木头的声音便担惊受怕,心跳不安,喜欢独自关上门窗待着,病情严重时会登上高处唱歌,扔掉衣服奔跑,肠鸣腹胀……

足阳明胃经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穴位,足三里穴,沿着膝盖下方,在膝盖窝处往下三寸的地方,也就是四指横放,胫骨的侧方就是。足三里穴是一个长寿穴,要经常按摩、敲击。《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只要是腹部的所有疾病比如肚子疼还有胃痛、胃寒,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都可以用足三里来针刺治疗,我们自己也可以用大拇指按摩。平常养生可以用两手握拳敲打两腿上的足三里穴。

来源丨喜马拉雅FM张其成讲《黄帝内经》

1
查看完整版本: 阳明经上的长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