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几年前讨论黄子韬的演技,某瓣网友肯定鄙夷的来一句:不要谈论不存在的东西好么?
且来看看引起鄙夷的那些影视剧:《何以笙箫默》3.7分,《游戏规则》4.3分,《夏天19岁的肖像》,《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3.5分,《谈判官》3.5分……
大家喷得比较多的应该是后两部。
一部是翻拍大IP之作,拍这个题材之前就应该会想到,哪怕是让演技最好的年轻演员担纲主角,一样会被喷得找不着北——剧情和造型都是硬伤。
一部是搭档流量女王杨幂演的悬浮职场剧。披着职场外衣上演姐弟恋的桥段,明明男帅女靓,但就是看着哪儿都不搭。
无论你是剧本问题,还是选角问题,因为烂剧扎堆的缘故,最终会无可避免的变成一个问题:演技不行。
此处不给黄子韬叫冤,在早期的一些作品里,他的演技确实是青涩的。
外界对小鲜肉的批判,黄子韬等人首当其冲
拿《大话西游之爱你一万年》举例,虽然这部剧是年9月开播,但却是在年的11月就杀青了。换言之,黄子韬拍摄这部剧的时候还处于跨界演戏的磨练阶段。
在这之前的几个月,他的另一部作品《夏天19岁的肖像》杀青。《铁道飞虎》虽然拍摄得更早一些,但因为有老牌武打巨星成龙的指点,口碑还不算太差(在成龙作品里也算是很差的了)。
正好从年开始,外界对流量明星演技的批判甚嚣尘上,黄子韬这些剧就都撞在了枪口上。
“倒霉”的当然不止他一家,当年的流量明星们,几乎全都被嘲了个遍。在“一个演员的演技能差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下,黄子韬、鹿晗、吴亦凡、宋茜、欧阳娜娜、杨颖、郑爽等人轮番上榜。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几乎都是跨界做演员(郑爽是个例外,北影表演系科班出身,演技却忽上忽下)。
娱乐圈的大趋势一直就是这样,做歌手做舞者做出名气来并不满足,最终都想过一把演员瘾。
前辈有刘德华、谢霆锋等人影视歌三栖成绩都不错,后辈再想分这杯羹难度却更大一些。毕竟网络普及,人人都有发言权,好的坏的一股脑的传播,难免有夸大之嫌。
加之影视剧拍摄体系已经成熟,一年几百部影视剧提交备案,市场一片利好,谁都想抓住这个机会卖力的推销自己,没有足够的沉淀,于是良莠不齐也是在所难免了。
他们已经在其他领域成名,跨界做演员甚至都不需要先跑龙套苦修行,直接上阵演主角或者戏份非常重的配角。
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青涩的演技被群嘲,连铁粉都兜不住底的那种。
毕竟影视剧拍出来是给大家看的,粉丝自嗨剧走不长远。
刘亦菲、李易峰都在转型了,你还有什么理由原地踏步
曾经刘亦菲和李易峰都是在演技尬的演员名单上的,且不说这两位本身就有成名作都被diss成那样,何况根本没有代表作的明星呢?
一部《仙剑奇侠传》捧红了刘亦菲,后来又因《神雕侠侣》被封为神仙姐姐,刘亦菲的演艺路起初都是顺风顺水的,不知道何时开始,网上有了很多质疑她偶像包袱重、“抛不掉神仙姐姐人设”的声音。
刘亦菲就好在从来不喜欢搞什么“艳压”通稿,默默承受着各种质疑直到开始尝试大荧幕。她主演的大荧幕作品《二代妖精》反响不错,很多人对她的演技就此改观,如今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也是蓄势待发。
提及为何面试时最终选择了刘亦菲,导演尼琪·卡罗说到:坐了14个小时的飞机后,她没有休息就开始了紧张的面试,没有喊过一声累。她是一名真正的“战士”,也是我在“战场”上真正的伙伴!
李易峰从《古剑奇谭》成名,遭受了多年的“面瘫脸”质疑,在拍了《动物世界》之后瞬间扭转了人们的印象。他为了这个角色“闭关”了一年时间,与热搜彻底绝缘,却收获了一部真正的代表作。
导演韩延回忆拍摄时对李易峰的印象:
那一年情人节,我们试完妆在工作室里对剧本对到凌晨4点,从第一场演到最后一场,他都没有拿剧本,他已经都背下来了。那其实离开机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一点让我对他的认知改观很大……
观这两位的转型之路,有相同的两点:一、好剧本+挑战性的角色,二、沉淀、低调,最重要的是肯吃苦。
做一个真正的演员必定没有做流量明星那么风光无限,但却如藏在土里的烈酒,越陈越香。
黄子韬能不能吃苦?当然能。
演员到底用不用心,得看导演的真实反应。在影视剧宣发的时候,导演夸演员是必然的。但下架之后或者已经大结局,如果还有人在夸他想与他合作,那么就是真的在用心。
黄子韬在与成龙合作的时候,成龙把他称为“爱将”,并推荐给刘镇伟等导演,《铁道飞虎》的导演丁晟更是说黄子韬欠他一部戏,以后一定要合作云云。
这些,都是影片下了院线之后的事情。当时黄子韬并没有多少演戏经验,为什么能够得到导演和搭档的青睐?
就是因为他能吃苦。
作为流量明星,靠着粉丝经济这棵大树,很多人都可能会膨胀到找不着北。但是黄子韬在韩国做练习生的时候,就已经是吃着苦头走过来的。
他带着伤参加演出被拼命压榨价值,一直得不到休养和治疗才听从爸爸的建议回国,却因为种种原因背负了骂名好几年。
回国之后,比粉丝他肯定比不过其他几位,而且被黑得最惨的也是他。
如今想来倒是一种磨砺和机缘。
“演自己”更容易获得观众好感
由于这几年的舆论风向,只要打上了“小鲜肉”或者“流量明星”的标签,他们主演的戏未播就已经被预定了“烂剧”。一部6分剧可能会因为有流量明星主演最终成为了4分。
年3月,《夜空中最闪亮的星》默默开播了,没有什么很好的宣发。
比起之前的那几部剧,《夜空》很好的规避了雷点。剧情逻辑和人设都合格,最关键的是,黄子韬演了自己。
这不是贬义词,他真的演了自己,所以人设浑然天成。与他本人几乎相同的故事也让接受程度变得高了一些。
鹿晗当初的《重返二十岁》也是演自己,没人觉得他演得不好。所以说跨界演戏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先找到符合自己的角色。
为了演好自己,《夜空》的剧情是相当的真实,简直就是扒开了明星产业链,把那些见不到光的东西全都剖出来给观众看到。
虽然这部剧的热度并不高,但是黄子韬由于找到了合适的角色,如鱼得水。
很多观众突然发现,黄子韬的演技其实没那么差嘛。可惜由于剧不火,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谈判官》那里。
是时候正视黄子韬的演技了
由漫画《艳势番》改编的电视剧《热血同行》,主演黄子韬,特别出演易烊千玺,女主胡冰卿,还有多位老戏骨加盟,阵容已经相当好看。
从剧情到布景乃至演员都很用心,开播以来口碑一直不错,豆瓣评分也保持在7.6上下。
黄子韬和易烊千玺这两位被人们定义为流量的明星,都有着相同的出道轨迹:组合出道,歌手跨界。
对于这部压了多年才播出的新剧,很多人更看好易烊千玺而忽略了黄子韬,毕竟易烊千玺还有《长安十二时辰》的底气在。
故事发生在清末乱世,出于对他们演年代剧是否符合形象的态度,墨君点进去看了第一集,没想到就收不住了,一口气看了十几集。
我发现在这部剧里,黄子韬又找对了角色。
留洋归来的贝勒爷崇利明,身处权利漩涡,背负黑暗面向光明,这个人物的两面性对演技相当有挑战性。
易烊千玺扮演的阿易同样背负着黑暗,但仅限于“家恨”,与崇利明在一起之后,才上升到了“国仇”的格局。两位热血少年携手其他几位年轻人重组朝廷重器“艳势番”,在动荡的时局中对抗黑暗……
这部剧并没有完全按照原著来拍,但也老老实实的买了版权,并且增加了历史厚重感。
皇帝和慈禧全程没有露过脸,朝堂上的那种诡谲变幻就通过那些或阴暗或逆光的镜头展现了出来。
再说回黄子韬。
他在此剧中的扮相华丽高调,有着与现实脱离的感觉,但真正还原了漫画中的样子,被日本网友大赞“真正的漫画脸”。
身份高贵还掌管了艳势番的贝勒爷,明面上当然是嚣张的,黄子韬演这种自信自恋的人设简直手到擒来,跟他本人差不离。
但我要说的,是他演绎的另一面。
哭戏向来是检验演员演技的不成文标准,黄子韬的第一场哭戏在第五集。
艳势番接到太后密令,要杀掉艳势番番主舒尔泰。舒尔泰对崇利明来说,如同亲哥一般重要。偏偏那几个艳势番的老人不怀好意,硬要让崇利明亲自去送毒药。
他很单纯的布置了“后手”,想用别人的尸体蒙混过关救舒尔泰出来。
谁料舒尔泰早已看穿那帮老人的阴谋,趁崇利明不注意喝掉了毒药……然后把瓶子砸在地上。
崇利明听到声音后转过头不可置信的看着舒尔泰,没有套路中的瞪眼张大嘴的吃惊表情,而是这样……
很轻的声音,颤抖地叫了一声“哥”,这一声,是害怕惊到他,第二声“哥”提高音量,是带着不解和愤怒,然后疾步冲过去:“你这是干什么,我是来救你的!”
他没有想到,自己精心安排的营救方案,就这么被否定了。在舒尔泰眼中,崇利明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落人口实,自入圈套。
如今也只有以死换来他的光明前途。
崇利明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心痛、六神无主、以及深深的挫败感。
他认为只要太后殡天,坚持过去就没事了,在心痛之余,歇斯底里的对着大哥吼了一番。
一段哭戏,变换了几种心情,从开始的害怕、不解,到歇斯底里,心痛接受现实。
这些表情当然是不好看的,甚至可以说很丑,与他平时最爱夸自己长得帅大相径庭。
但为了把角色演好,黄子韬可以抛掉这张脸。
这是很多带着偶像包袱的明星不敢去尝试的做法。
第二场哭戏,是太后殡天后,父亲紧接着就被清算,刚刚失去大哥,回家又看到了父亲的惨死,崇利明已经无法哭出声来。
回忆起父亲生前待他种种,各种情绪交汇几乎压垮了他的神智,只得咬紧牙关落下泪来。
很惊喜的发现,黄子韬在这两场哭戏里,并没有陷入嘶吼大哭的表演套路,他的悲怮是由浅入深,逐步递进的。
层次感出来了,就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原本以为贝勒爷的纨绔作风是本色出演(他天然适合演浮夸中二少爷),没料到转身面向黑暗的时候,也可以那么沉重和清醒。
如果说《夜空》里他是在演自己,角色没有挑战性,那么《热血同行》里,通过崇利明这个复杂的人物,他的演技才真正的被展现了出来。
从“演技最烂”榜上有名,到沉淀下来花8个月去拍一部戏,黄子韬以崇利明这个角色完成了一次演技的蜕变……
由于对角色深刻琢磨,将自己融入了进去,他在杀青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从角色中走出来。
尽管有个表现不错的同行衬托,黄子韬这次却很难得的没有再被集火嘲讽,认真低调大概是他现在被重新定义的标签。
这是不是说:再也不能用流量明星必定演烂剧的眼光去审视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