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红楼梦”又上了热搜,原来由“小戏骨”原班人马打造的《红楼梦之桃花诗社》在2月14日上映了。
当年小戏骨的《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颇让人惊艳,小演员们各个标致风流,像从书里面走出来的一样,而且演技炸裂,吊打那些面瘫的小花和小鲜肉。
我看完意犹未尽,觉得就演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片段,有点不尽兴。好希望小戏骨们能够把整部红楼梦都拍下来。前段时间,看到小戏骨原班人马打造的“桃花诗社”已经上映了,兴奋不已,立马就看了。
上次的小戏骨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为线索,来展现贾府的兴盛和衰落,这次的天真派以香菱为主角,串联起许多经典的场景。小演员们的表现都还不错,就是故事的讲述差强人意,观感比不上小戏骨的刘姥姥。
我看了下豆瓣评分,《刘姥姥进大观园》评分高达9.1分,而《桃花诗社》的评分仅为5.8分,相差很悬殊。这两部作品都是由潘礼平的原创团队打造的,为何两部作品相差这么大呢?下面,我们就从演员表现和故事讲述两方面来说下自己的看法。
02、演员表现
佩服导演挑选小演员的眼光,这些小演员都灵气十足,和角色比较吻合。在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宝钗、黛玉的演员表现都很好。宝钗的饰演者是钟熠璠,真是端庄大气,她低头从轿子里下来的那一刻,不用打字幕,熟悉红楼的人都会知道,她就是薛宝钗,那份端庄大气,被钟宝儿拿捏得恰到好处。
小黛玉周漾玥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妩媚灵动,又透着狡黠俏皮,她完美复刻了陈晓旭的林黛玉,掀帘子时的羞怯,进贾府后的小心翼翼,都被她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桃花诗社》中,宝钗的演员没变,林黛玉的小演员换了。看剧照的时候,觉得这版黛玉不够漂亮,看完电影,觉得差强人意。这版黛玉是苏魏舞演的,个人觉得她的脸略显大了点,双目间距偏宽,不够妩媚和精致,但能演绎出黛玉的哀婉和忧愁,很符合原著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宝玉的演员也换了,小戏骨中的释小松略显小家子气,不够俊美。天真派中宝玉的演员是段智文,眉目舒展,俊逸出尘,更有豪门贵公子的范儿。大概是欧阳奋强的贾宝玉太深入人心,我觉得这两版的宝玉都不够出彩。
在演员阵容和表现方面,小戏骨和天真派其实都挺好,没有多大差距。特别要说一下,《桃花诗社》中的香菱真漂亮,眉心痣一点,妩媚风流,我见犹怜。风头盖过了黛玉,但想想,这部电影香菱才是主角,也就释然了。看电影的时候,她出现的每个画面我都想截屏,忍不住感慨,怎么有这么标致风流的小女孩?!
03、故事主线
天真派风评比不上小戏骨,就是因为故事没有讲清楚。小戏骨以刘姥姥三进大观园为主线,整个故事脉络清晰,其中穿插了红楼梦中的名场面,比如:元妃省亲,宝钗扑蝶,湘云醉卧,钗黛交心等,但这些没有影响主线故事的表达。“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条线本来就挺完整,而且能够体现贾府的兴衰荣辱,单独拎出来改编成故事更容易。
天真派以香菱为主线,除了讲述香菱被拐,香菱学诗,以及被夏金桂虐待致死以外,也穿插了许多红楼梦中的经典场景,比如:晴雯撕扇、晴雯被撵,芦雪庵即景联句、宝玉游太虚幻境等。这就导致整部电影没有主线,太散漫,以至于让人看得云山雾罩,很多转场都很突兀,没有交代。如果对红楼梦的内容不熟的话,可能会看不大懂。
个人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导演想讲的东西太多,75分钟的电影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内容,如果以电视剧的形式来表现,可能故事会讲得更清楚。其次,以香菱为主线,内容上也不及“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更有故事性,更好改编。
电影中有几个改编,我感觉还挺用心的。在原著中,晴雯被撵是因为抄检大观园,王夫人觉得晴雯太狐媚。考虑到演员们年幼,这样的情节儿童不宜,所以改成放风筝的时候,晴雯训斥坠儿被王夫人盯上,然后坠儿告状,最后导致晴雯被撵。既符合小孩子的年龄,也没有什么违和感。
在原著中,香菱被夏金桂折磨死,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殊为可惜,让人同情。在电影中,香菱临死之前,生前的那些日子在脑海中回放,她回忆起儿时的生活,那个时候,她被父母捧在掌心,有过短暂的快乐时光。原来,命运坎坷、颠沛流离的她,也曾是家人手里的宝,自己真正的名字是甄英莲,回想起这些后,她似乎有点释然,最后才瞑目。这个情节看得我眼泪都出来了,我觉得这个改编好,很能告慰人心。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天真派口碑比不上小戏骨,并不是选角或者小演员的演技问题,而是在故事取材以及讲述上。《红楼梦之桃花诗社》以香菱为主角,这个角度其实挺好的,但是主线故事不清晰,线索太多,让人云山雾罩,非常影响观影体验。我还是很喜欢潘礼平的团队,期待后续能有更精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