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颅脑手术的ldquo精准微创rdq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是否可以治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5379.html

  精准微创的概念包括手术理念、手术术式、手术技术和手术设备。这是目前颅脑肿瘤手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核心概念。颅脑肿瘤手术要点从切除肿瘤为目的,发展到手术中注意保护血管,再进步到现在的保护神经功能,这是几十年来,颅脑肿瘤手术史演奏出的“三部曲”。最后这部曲,则体现了精准微创的理念。微创≠手术切口小


  


  抱有正确的精准微创的理念很重要。在颅脑肿瘤手术中,贯彻精准微创的做法是安全有效地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让脑组织损害减少到最小,而不仅仅是“手术切口小”。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组织,是神经外科的基本手术原则。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则是实现精准微创的物质基础:如显微手术器械、显微操作技术、导航手术计划系统、专业手术显微镜、脑室镜、电生理监测等。


  颅脑手术的第一利器——手术显微镜


  


  以前的颅脑手术都是在肉眼下进行手术,所以颅脑手术对于医生的视力要求较高,这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现在有了显微镜这一有力武器,在镜下视野清晰、光照良好、景深巨大、操作方便。


  脑肿瘤一般使用特制的显微手术器械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在手术显微镜(5~30倍以上)下进行细微精巧的手术操作得以切除。由于手术视野扩大数倍,局部照明良好,可以清楚判别脑组织、神经、血管等与肿瘤的关系,利于肿瘤的分离、切割及止血,从而减少了脑组织损伤,提高了手术全切除率,使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在传统肉眼直视下难以顺利完成的手术就变得轻而易举。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并已逐渐成为颅脑手术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目前全国各地区凡开展颅医院,显微外科技术必不可缺。
  我国各地区在颅脑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上发展很快,面也较广,但在设备条件和人才训练规范化等方面,发展还不平衡。医院没有显微镜和显微器械,医院不但有多台专用手术显微镜而且还有特殊功能。例如由于脑部结构复杂,正常脑组织和脑肿瘤在外观上分别不大,对于包膜不明显、边界模糊的肿瘤,手术中仅仅依靠医生的肉眼甚至显微镜下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也十分困难,不仅找肿瘤困难,找到切除范围的确定也是摆在手术医生面前的又一难题。因此使用常规的显微镜难以完全切除,也容易错误切除正常的脑组织或神经,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
  目前,最先进的高清晰手术显微镜可以开展“荧光导引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在术中静脉注射药物,可令脑肿瘤在手术时在特殊光线照射下显示出特殊的荧光;医生借助于特定显微镜,便可分辨出脑肿瘤及正常脑组织的位置。另外这些药物无法通过血管壁,很快就经过肾脏排泄,使用非常安全。这项最先进的设备肿瘤的全切率较传统方法高出3成,而且接受荧光导引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无恶化存活率较传统切除法高20%。而且不会误伤正常脑组织。颅脑手术的指南针——手术导航系统
  开车的人都知道,有了导航,行驶路径就变得一目了然,再复杂的路况,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也变得轻松很多。而在复杂的大脑中手术,也需要一个导航,让入路变得清晰明了。我们在颅脑手术中使用的手术导航系统全称是“无框架立体定向导航系统”。这个系统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和三维图像处理软件为核心,利用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整合CT、MRI、DTI等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应用卫星定位理论,使用红外线遥感技术,精确地定位患者头部肿瘤的位置,判定肿瘤的边界,显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可以帮助医生设计一个或几个从手术切口到肿瘤距离最近的、可避开重要神经结构的手术入路,从而选择最佳的手术方案,并且在手术中,导航能帮助医生不断验证手术路径的准确性。使手术医生对于手术进程、当前手术区域与肿瘤的相对位置关系、肿瘤和重要功能区的毗邻关系做到心中有数,特别对于位置深在、肉眼无法确认的肿瘤位置确认和切除范围十分有帮助。这个导航还可使手术切口小、出血少、并发症少,能在最小的损伤下切除病变,其精确度可达到毫米级,从而使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住院天数大为减少,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此我们介绍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它的数据可以把焦点放在脑部的语言、认知,和活动中心。fMRI可以产生一连串的影像,捕捉脑组织中负责感觉、语言、认知和运动区域中的血氧含量。fMRI和静态影像的MRI不同,可以显示脑部的活动。让手术医师可以移除肿瘤,而不会伤害到其他组织。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实时导航


  


  神经外科手术中因组织结构移位所导致的导航系统影像与病灶真实位置的较大误差,即影像漂移(又称脑漂移),是神经导航系统的最大弊病——在国外其发生率高达66%。影像漂移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因为神经导航系统及手术设备(如头架或定位标记)松动、移位等引起的系统性影像漂移;另一种是由于术中脑脊液或病变囊液释放、病变或脑组织切除导致颅内结构移位所引起的结构性影像漂移。


  避免影像漂移的发生除了要有丰富的临床开颅手术经验,经过专门技能培训的同时,熟练掌握头颅神经解剖知识及操作极为规范外,术中MRI和术中超声影像技术也能“助一臂之力”。在手术中使用超声波,可以随时探查肿瘤的位置,及时发现结构性影像漂移。采用术中超声还可以观察不同颅脑占位性病变的位置,观察血流变化特点,帮助手术医生随时调整手术方案,减少手术出血。此外,术中超声还可以将实时影像导入手术导航系统中,是目前适合我国神经外科现状的理想的解决影像漂移的方法。术中磁共振检查虽然也可获得精确的实时影像补偿,但是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术中“探雷器”——电生理监测


  


  临床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护也被称作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监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包括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运动神经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肌电图等。这些监测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手术中监测体系。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测现已逐渐形成现代颅脑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临床手术中神经监测的发展。如今神经监测已经成为临床手术中检测神经功能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术中神经系统监测技术不是了解局部解剖结果和位置上的改变,而是利用神经电生理学以及脑血液动力学的方法,了解神经传递过程中电生理信号及脑组织代谢功能的改变,还可了解脑部血液灌流情况,能够尽可能早地发现和辨明由于手术造成的神经损害,并迅速纠正损害的原因,避免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大多数造成暂时性神经损伤的原因都是很容易纠正的,如血液循环受阻,过度或过久的牵拉脑组织,出血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压迫,植入的金属器械压迫神经等,从而有效地协助手术医师及时、全面地了解麻醉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的完整性,减少对神经的损伤,减少并发症。
  例如颅脑肿瘤可能引起癫痫发作,在手术中通过电生理监测可以精确定位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灶,还可以根据神经电生理测定的大脑皮质运动区和感觉区的定位,决定手术皮质入路及切除范围,并检验切除病灶的程度和范围,确保术后癫痫得以痊愈又能保证神经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另外一个例子是听神经瘤手术中由于面神经和听神经在解剖上关系极为密切,肿瘤常常会挤压面神经,使面神经变得极薄,特别是巨大的听神经瘤手术中即使在显微镜下也难以辨认面神经。患者在术后常会有面瘫的后遗症。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应用使面神经可以在手术中可以辨认,有效提高手术中面神经的保留率,现在听神经瘤肿瘤全切率可达96%,面神经保留率达到90%。术后发生永久性面瘫的情况已显著减少。在脊髓肿瘤切除、脊膜瘤手术和脊神经鞘瘤分离的手术中,可以根据刺激神经根丝引发的肌电图、神经-肌肉激发电位的结果决定分离、切除及保留的范围,对保护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功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目前神经电生理监测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神经外科、骨科、脊柱矫形外科、心血管外科以及五官科的各种临床手术中。由于它可以根据运动和感觉传导系统的电生理信号的改变、脑皮质生物电的变化以及脑部血液灌流的情况,客观有效地评估处于手术危险状态下患者神经功能,有效保证了神经功能的完整性。锁孔手术的“金刚钻”——内窥镜


  


  神经内窥镜技术是颅脑手术体现“精准微创”理念的突出代表,又称“脑室镜技术”——利用专用内窥镜对颅内病变进行治疗。整套脑室镜设备包括摄像系统、光源系统、冲洗系统、各种专用内镜镜头(包括硬镜和软镜)以及配套器械。镜头有不同的角度,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更大的视角,还可以观察到手术显微镜无法看到的区域。镜头的直径一般在0.2~0.8?cm范围内。


  手术时只需在颅骨上钻一个直径1?cm左右的骨孔,将内镜置入颅内对病变进行手术而达到治疗目的。手术创伤极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不少患者术后5天左右即可出院。与传统手术相比,明显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内镜手术按内镜工作环境与操作特点分为两大类:①水环境内镜手术:既以脑脊液为光束媒介,应用鞘式内镜及与之配套的微型内镜器械操作,器械通过鞘内通道与内镜同轴平行到达术区,操作区域在脑室内或脑脊液样囊肿腔内。典型手术如:处理脑积水的内镜第三脑室造口术和处理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内镜囊肿-脑池穿通术等。②空气环境内镜手术:既以空气为光束媒介,应用观察内镜和显微神经外科器械或特制的内镜器械操作。器械在镜体之外以一定自由与内镜分离成角到达术区,操作区域在脑表面或颅底。典型手术如:内镜鼻内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内镜脑内血肿清除术等。该术式在垂体腺瘤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内镜从一侧鼻腔进入,利用鼻腔的自然间隙到达垂体肿瘤的部位,达到对肿瘤的切除,手术操作完全位于脑外,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手术无切口、无缝针,术后鼻腔勿需填塞,不影响呼吸,术后患者外观同正常人一样,当天即可进食,一般3~5天可出院。
  内镜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度高、恢复快和费用低等优点,但是由于设备较为昂贵、操作技术需要特殊培训等原因,国内医院都未能普及该项技术。
  郝斌,医院脑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长期从事脑脊柱外科临床医教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专业方向为颅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将多模态颅脑影像融合神经导航技术在颅脑肿瘤的手术中追求精准微创,在高分辨率显微镜下以专业的显微手术外科技巧完成各类高难度的颅脑手术。擅长各种颅脑肿瘤,如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转移瘤、神经鞘瘤、海绵状血管瘤、髓母细胞瘤、脊膜瘤及室管膜瘤等的显微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发表论文20多篇,申请专利4项。
  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下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