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病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安十二时辰走红,托烂剧太多之福 [复制链接]

1#

最近,扎人心的话题有两个:

“垃圾分明白了吗?”“《长安十二时辰》看明白了吗?”

不谈政治、不谈天气、不谈房产股市,朋友一见面,寒暄起来就是:张小敬吸火晶柿子的管子属于什么垃圾?下班回家是先看《长安十二时辰》还是先去倒垃圾?

《长安十二时辰》主演易烊千玺接受《工人日报》采访

这部可以把人们从垃圾分类的迷思中拎出来的“神剧”,到底什么来头?

“是《琅琊榜》还是《甄嬛传》啊?感觉有当年《雍正王朝》播出的架势。”

有“早闻道者”说:剧情烧脑、刺激、紧凑,演员表演生动到位;服化道美轮美奂;再现了大唐盛景,复原了千年长安的风貌与气质,处处体现传统文化之美,每一帧都可以拿来当封面……

龚先生回家一查,豆瓣评分8.6分,近一半的人打出了5星。从原著到编剧,从演员到配音,从布景到服装,都被热议,就连剧中人物吃的胡饼都有人写出了千字长文。

龚先生回家恶补——白居易笔下那个“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的长安城复活了,千年前的烟火气再次升腾起来,盛唐的万千气象扑面而来。

记得上一次有这样的观剧快感,还是年的《琅琊榜》。

这几年我们看到的古装剧大多是怎样的呢?

投资动辄几个亿看起来像从电商平台9.9团购的;流量明星面瘫式表演,还号称自己发烧99.99度坚持拍戏;各种“神作”被糟蹋得连亲作者都不敢相认……

偶有几个某一两处说得上的剧,比如引领莫兰迪色的《延禧攻略》,演员演技出众的《如懿传》,有那么一点美感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掌握了一些古典美学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但是这些片子依然难逃失望、差评的怪圈——要么冗长磨叽,要么不尊重历史,要么三观不正。叫好又叫座的片子真的说不上一二。有人统计,从年到年,移动端播出了部古装剧(含网剧),而豆瓣评分破8的只有15部。

观众们吃糠咽菜太久了,《长安十二时辰》自然成了大年三十的一兜油三鲜馅。

想想,当年那些使得万人空巷的古装剧还历历在目:四大名著不消说,每一部都播了无数次,30年后依旧让人惊呼好看;历史正剧如《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大秦帝国》等,让很多人百看不厌;就连戏说题材,也算星光熠熠,如《铁齿铜牙纪晓岚》《少年包青天》……在年到年间,每年都会涌现一两部被誉为经典的古装戏。

那时候没有流量明星,没有海陆空全方位的包装推广宣发,没有CG技术不能抠脸,也没有几亿的投资可以挥霍。

有的,大概只是对艺术的虔诚之心。

87版《红楼梦》已经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红楼梦》培训演员就用了三年时间;《西游记》只有一台摄像机,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杨洁导演带领团队,走遍26个省份;《雍正王朝》编剧刘和平,光笔记就写了近十万字……

可现在不少古装剧完全没了底线——历史的底线。

特定历史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当时人与人的关系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事件?创作者统统不关心,他们更多在想的是,噱头上怎么能做得更足?女主角怎么才能更吸睛?

就拿今年播出的几部《新白娘子传奇》《封神演义》等来说,哪一个不是投资过亿?为什么连广电总局都坐不住了要停播呢?真的太离谱了——杨戬和妲己成为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你说能忍不能忍?

网友之所以为《长安十二时辰》点赞,是因为它承接了经典作品的严谨:剧组在开拍前用了7个月的时间搭建场景、打磨道具,环境和服装,吃食、服装都力图还原古风。虽然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剧组的这份诚心还是值得肯定的。有观众说,与其说自己在赞《长安十二时辰》,不如说是表明不看烂剧的决心。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据报道,年以来,古装剧备案公示数量持续下降,连横店的演员也走了大半,影视城也将明清街巷改装成了民国风情。

古装戏在降温,很多人把这推到了广电总局的限制,归咎于资本方的风险规避。其实,这届观众口味很刁,没那么好糊弄。他们需要的是艺术的饕餮盛宴,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作品。

真心希望能多些尊重观众审美水平和智商的大戏,这样,古装戏的春天才能真正到来。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相关新闻

本期编辑:肖婕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