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大结局,该死的都死了。
死在最后,意料之中。
第一集开始,反响平平,粉丝全屏吃前七季的老本在撑。
第五集,全网开炸,9.7高开,如今8.6都岌岌可危。
第六集,全剧终,八年跌宕,狗血纷飞,剧王让位。
由于大结局的播出时间为美国时间周日晚,据民意调查估计将有万美国人会在周一翘班,万人周一工作效率下降,万人将迟到,企业遭受33亿美元(约亿人民币)损失。
《权游》有多火,在最后一季崩得就有多快。
更加魔幻的是,拿到国内独播权的腾讯视频在昨天一早8点挂出通知——非常抱歉因介质传输问题第六集不能如期上线。
然而和《复联4》一样,微博热搜瞬间剧透你全家——“XX死了”、“XX当上了国王”。(还没看的盆友建议自己脑补结局吧)
今天我们不聊剧情,也不聊狗血,只想聊一聊:《权游》从辉煌走向崩塌的必然性。
01
年,乔治·R·R·马丁告别了好莱坞,调整生活方向,去做他日思夜想的事:搞票大的。
马丁早就厌倦呈现方式诸多限制的电视剧,厌倦制作人没完没了地告诫:“要么拍马匹,要么拍巨石阵,你不能两个都拍。”
为什么不能?能写就能拍。
于是,他离开了,去白纸黑字上寻求心目中真正的奇幻:巨大、绵长,繁复、包罗万象,且正好报复性地坐拥所有电视制作人让他一删再删的东西,城堡、马匹,巨石阵以及延绵不绝的战争大场面。
年,页,无所不包的《权力的游戏》第一部的第一本书《冰与火之歌》出版了。
这是个与众不同的怪物,包罗万象,诡异又危险。
背景设定为幻想中的中世纪,七个王国里为数不多有能力的贵族家族,日复一日,无休无止进行着权力之战。
磅礴,大气,无所不包,马丁做到了,书商却头痛不已。
巡回签售时,肯塔基这边有人翘首期盼,到了下个城市,圣路易斯,却以廖无人烟的惨淡结局收场。
它,在等待真正与之相匹配的爱不释手。
02
年,超级狂爱,来了。
之前,尽管销量低迷却赢得了好几个独立书商的青睐,是他们把《冰火》推荐给了顾客,顾客又推荐给了他们自己的好友。
之后,《冰火》新卷出版,书店便主动为该系列奉上彩旗,贴纸,贺卡,读者们穿着自制的《冰火》风格的T恤来参加签售,有人因它有情人终成眷属,签售时,手握新书,恳求马丁签上:送给我爱的人。
更有一对父母,抱着新生的宝宝,要求马丁合照一张,因为宝宝取名为《冰火》系列的五美之一,丹妮莉丝。
博客时代来临后,狂热变得剑拔弩张。
第四卷《群鸦的盛宴》耗费了近5年时间创作,页数长达页,故事却只完成了一半。
新事如春笋冒出,扬风起航,旧曲如冰原坑洞,尚未填好。
读者读完书后,沮丧又愤怒。
马丁的博客和由骨灰粉加西亚坐镇的论坛Westeros.org都分别解释出版延后的原因和系列小说的最终走向。费尽唇舌,依然阻止不了粉丝的愤怒。
攻占博客和论坛后,亚马逊也沦陷了。
“马丁,你个大烂人。把你的打字机从屁股底下抽出来,开始他妈的好好打字。”
或者更有威胁性的:“屏住呼吸地写,除非你快死了,否则不可以呼气。”
对此,马丁也气。
年,他写了一封为《魔龙的狂舞》辩护的信,用词激烈:
你们中的有些人,气我在秋天看足球赛,气我闲着没事游欧。你们说,我又老又肥,但你们好心为我着想,不想让我提前病死,写不完你们的小说。行,我懂了。你们就想我把自己永远钉死在冰与火上头,啥事都不干了。
此话一出,被Westeros.org踢除了的终极铁粉文霍尔气得立刻建立了一个名为“冬天会来吗?”的论坛。
该论坛所彰显的反对声浪可谓极富创造力。有引导,有分类,汇聚了一大群因马丁总静不下来好好写书而对他爱恨交加的人。
声势,忠诚度,能随时抛话题的爱恨交加,它都有了。
年,HBO决定,是时候玩火自焚,将《冰与火之歌》搬上银幕了。
03
“非赢即死。”
“这是场战争。”
“马丁把奇幻小说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前所未有地向现实靠拢。你不会觉得书中人物拘泥于非善即恶,他们为生存而挣扎,更成人,更细腻,心理活动也更复杂。”
开拍前,编剧Bavid·Benioff和制作人D·B·Weiss已经做好了与《冰火》正面交锋的准备。
他们采取与小说相同的结构,以人物推动剧情。
每个人物都必须真实,他们永远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为了成为合格的游戏玩家,他们心狠手辣,直面内心的黑暗欲望。
第一季,北境之王耐德·史塔克的死像一记重锤,敲碎了剧本身的道德设定,敲碎了有漫长观剧史的观众的惯性期望:主角不会死。
第二季,世界观展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线,每个人都自带光环和粉丝,这个世界里,“坏”难以定义。
至此,《权游》剧与原著合为一体,实现了老马丁的理想,搞票大的。
它本身想要更多,它要渗透真实。
04
“第二季是我表现最糟糕的一季,我根本不知道丹妮莉丝在干什么。拍摄的每一分钟我都在想,我是不是要死了?”
年,《权游》第一季爆红的冬天,龙妈的演员艾米莉亚·克拉克在健身房晕倒了,随后被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种致命性中风,三分之一的病人要么立即毙命,要么时日无多。她当时24岁。
像剧里众多的人物,艾米莉亚没有立即死去,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死。
她被告知需要做紧急手术,没有任何保证。
脑手术?
在人生最繁忙的阶段?
是的。
年,完成《权游》第三季的拍摄后,艾米莉亚人还在纽约,医院扫描大脑——她已医院。
又被告知:大脑里的东西又增大了两倍。
两个小时的手术,如梦如坠,痛得火烧火燎,结果却是:不得不开颅,因为这次手术失败了。
第二次手术,痛苦更剧,艾米莉亚感觉自己立在战场上,这场战争比《权游》里她饰演的龙母所经历的战争还要残酷千万倍,没完没了。
医院里躺了一个月,眼神总是恍惚,焦虑与痛苦总是一来再来。
就像她的角色,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权游》里的狠角色,也不止龙母一个。
05
“光倾泻下来,他的身影穿过了院子,这一刻,提利昂·兰尼斯特昂首挺胸,仿佛一位国王。”
原著里,乔治·马丁曾这样描写小恶魔。一出场,便以惊世骇俗的作为宣布了他自身的分量:
拜访北境之王,国王和王后都到了,一个人躲在妓院的床上,任凭如饥似渴的妓女们往自己身上钻。
对私生子,囚犯,跛子本能地充满同情。主动与雪诺交好;当着护卫的面一耳光接一耳光地教训不识时务的侄子;布兰残疾后,他还奉上了代步护膝。
小恶魔的饰演者彼得·丁拉基说过,他不觉得《权游》魔幻。《权游》里有的歧视,偏见,边缘化,他都经历过。
十年来,给钢琴擦过灰,在老学者家当过园丁,在画廊里日复一日摆正挂画。
心内渴望和现实的冲突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之时,是他在纽约布鲁克林区那段时间。
公寓又小又旧,没有暖气,一到冬天就冷得要死。晚餐,他可以靠不吃或几个铜板打发,晚上睡觉就借住朋友家。
是《权游》拯救了他。
小恶魔成了观众票选最喜欢的虚构角色,而《权游》里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追随者,即便是早早死去的主角和那些出场即毁灭的NPC,对观众都有着毒品一般的魅力。
06
七季,七年。
有人爱,有人恨。
情节弱化,人物符号化,观众热情依旧。
但最终季,爱恨跌宕,20万人情愿重拍。
对马丁而言,粉丝越多,原著越难下笔。
近几年HBO靠黄暴走江湖,性、裸、权力、宗教,无论哪种禁忌,都给足创作者自由。
越自由,越保守。
君临,乔弗里新王即位,癫狂和丑态成为日常。
北境,斯塔克家的大哥举复仇大旗,大喊独立,却管不住自己风花雪月的心。
长城之外,雪诺游走在野蛮之间,而他最爱的二丫,从贵族沦为渣滓,与囚犯,铁匠,混迹荒野。
南边,龙妈失去了卡尔·卓戈,穷困潦倒,静待崛起。
一年时间,两季锤炼,《权游》从一个蹒跚学步的树苗迅速成长为盘根错节的超级森林。
看起来像林,每个像素要真。
可是,从第五季开始,《权游》便从全真森林坍塌成了一座高像素平面森林。
主角光环开始牵动剧情。
(网络图)
7季下来,荆棘女王,小玫瑰,沙蛇,小指头这些魅力无穷的配角,都死了。
雪诺,常年游走于主流边缘,与野人为伍,最终却以最不可思议的统治方式征服了所有人:臣民与野人相亲相爱?
二丫,每次要接受系统教育时,便被残忍打断,随之而来的是目睹父亲被砍头,母亲被割喉,作为依靠的哥哥死了,还要直挺挺坐在马背上,戴着狼头耻辱过市。她的善良,勇气,一以贯之的特立独行,这些极端碎片化的刺激真能给吗?
不。
这是《权游》第八季给出的答案。
这一季,一群社会大哥一股脑想着凭爱与正义缓和权势的气焰。
好了伤疤忘了疼,全忘了当年耐德正是因正义,善良的家庭观而被斩首的前车之鉴。
只留下爱侣和亲人之间的互相救赎,剧情和人物一起跳进了圣母情结的漩涡,不再是带着独特的残酷和血腥味儿的人,却散发着魅力。
他们成了一个个道德完人,爱心满满,传统而保守。
07
马丁曾说,建议《权游》拍十三季。他初心不改,依然渴望包罗万象。但两位制作人坚持删删删,直到剧情飞离了原著的束缚,人物坍塌成没有故事背景的行尸走肉。
马丁想要是的剧版的《权游》本身,制作人想要的是电视剧——与众不同的电影化的剧集,还是电视剧,而已。
8年,车轮滚动,循环往复,《权游》还是成了“巨石阵和马匹,二选一”的标准制作。
最终季,最为明显。
看点意外地落在了龙妈身上。
分崩离析的战场上,人物们剥去了真实的皮囊,成为了煽情MV里的面瘫主角,每走到一处,都自带恢弘背景配乐。只有龙妈,最信任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新干将们内心有愧,不背叛也是背叛。
任何一种经历都是锋利刀刃,一次次刻在她身上,把她塑造成现在的样子。
仿佛她才是《权游》的亲女儿,最根红苗正的那个,最扛得住打击的那个。
其他人全部沦为浮夸制作的配角,《权游》更像是他们生命中可有可无的插曲。
最聪明的小恶魔,沦为亲情至上的傻瓜;新晋的高智女王珊莎,大战夜王之夜从野外走到地窖,功能不过是大搞场景调度。
而雪诺,冰与火的终极结合,不知怎地,成了嘴炮达人,一口一个“我爱你”,没有坦格利安家族向死而生的必胜决心,更没有当年他母亲莱安娜·史塔克的飞扬不羁和坚定意志。
那么,《权游》失败了么?
某种程度上,是的。
我们想要的《权游》,我们渴望的《权游》的世界,从来不是标准答案,是蹦极般的疯狂,是濒死般屏住呼吸的豪赌,是拆穿道德下限的胆量。
这也是《权游》原著本身的样子。
但它太过庞杂,太过包罗万象,以至于除了原著作者乔治·马丁之外,所有其他创作者都拜倒在了它的脚下,匍匐挣扎。
就像他当年不顾一切写下页的《权游》分册,长叹一声,看向窗外,却不知命运早已摆好了自己的棋位:
电视剧就是电视剧,总要带着那点子该死的电视剧的套路。